9 月 13 日凌晨,苹果召开了“好奇心上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全新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系列新机的发布,其中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在外观上首次使用了质地坚固和轻盈的钛金属,这种普遍应用于航天器的优质合金具有金属中首屈一指的强度重量比。在中框上,两款手机都有全新的拉丝纹理,弧形边沿。
钛金属层内部包裹着由 100% 再生铝金属制成的全新次级结构,经过全新的热机械工艺处理,通过固态扩散的超高压力让这两种金属结合在一起。铝金属框架有助于散热,也让玻璃背板更易于更换。
钛是一种战略资源,大范围的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人们长期的试验和工业生产实践证明,钦及钦合金是被公认的替代钢、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铅、镍、锌、石墨、岩石等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有效解决设备腐蚀问题的理想的金属结构材料。
钛是一种非磁性材料,具有密度小(4.5g/cm3)、强度高(比铁约高1倍)、较好的高温强度和低温韧性以及良好的耐腐的能力等特点。
钛在885℃以下时,具有密集六方晶格称为α钛。在885℃产生同素异晶转变,晶格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称为β钛。
钛在化学、物理和机械性能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与其他金属相比,钛的密度小、比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屈强比高,导热系数小,热线胀系数低,无磁性、无毒,耐高、低温,耐腐蚀、与氧的亲和力极强。
金属钛生产从1948年至今才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航空和航天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它的发展经受了数次大起大落,是因为钛与飞机制造业有关的缘故。
但总的说来,钛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它超过了任何一种其他有色金属的发展速度。在我国,钛工业在国家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即1954年开始起步。
中国钛工业大体经历了创业期(1954~1978年)、成长期(1979~2000年)、崛起期(2001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
钛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中的新材料行业,在国防、经济和科技领域都具备极其重大地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是支撑尖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材料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基础产业。
我国钛资源很丰富,是世界钛资源大国,其储量位于世界前列。我国钛矿床的矿石工业类型比较齐全,既有原生矿也有次生矿,原生钒钛磁铁矿为我国的主要工业类型。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钛矿资源储量(以TiO2计)约为7亿吨,以钛铁矿为主。钛铁矿资源储量6.5亿吨,约占93%;金红石资源储量0.49亿吨,约占7%。澳大利亚和中国拥有最丰富的钛资源储量。
钛行业上游资源产业,包括钛铁矿、金红石等钛矿资源,以及由钛铁矿加工而成的人造金红石、钛渣和四氯化钛。
中游包括海绵钛的还原或熔盐制取,进而熔铸钛锭和钛加工材(锻件、坯棒板管线丝材等),以及一个截然不同的行业钛白粉(化工)的制取。
下游各应用领域,钛零部件下游有航空航天、石油化学工业、海洋能源、核电、汽车、体育医药等行业,钛白粉的下游有涂料、造纸、塑料、日化等行业。
钛是一种战略资源,大范围的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人们长期的试验和工业生产实践证明,钦及钦合金是被公认的替代钢、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铅、镍、锌、石墨、岩石等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有效解决设备腐蚀问题的理想的金属结构材料。
钛金属被誉为“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是提高国防装备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是20世纪50年代走向工业化生产的一种重要金属,其性质优良,储量十分丰富,被誉为正在崛起的“第三金属”。
2022年中国钛精矿产量为698万吨,需求量为1258万吨。近期钛精矿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原矿产量减少,进而导致钛精矿的整体产量减少,而钛白粉企业开工率高企,导致整个市场供不应求。2022年钛精矿市场均价接近3015元每吨。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钛工业发展“跨越”式前进,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俄罗斯,在本世纪钛工业的发展上都明显滞后于中国。在产能、产量上中国遥遥领先。
2018年以来,出现了钛锭接近海绵钛产量的势头,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刚需增长速度已经由“缓慢型增长”逐步转为“快热型增长”。2022年中国钛锭产量为14.5万吨,需求量为14.8万吨,市场均价接近96580元每吨。
钛的主要工业制品有金属钛和二氧化钛颜料(俗称钛白粉),能够最终靠钛原料直接加工获得钛白粉。目前全球90%的钛被用来生产钛白粉。2022年中国钛白粉产量达到386万吨,需求量为278万吨。
受国民经济投资迅速增加和国际市场重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国内资源改革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钛白粉生产原料的供需矛盾依然紧张,价格仍将保持明显的上升走势。
钛铁矿或金红石为原料加工生产出高纯度的四氯化钛,再用镁作为还原剂将四氯化钛中的钛还原出来,即可得到海绵钛。
海绵钛是钛加工行业的上游,海绵钛的纯度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下游钛材产品的性能与应用范围。
近几年来,随着行业的技术突破,下游需求逐步放量,行业产销规模显著扩大。2022年中国海绵钛产量为17.5万吨,需求量为18.96万吨,市场均价接近72560元每吨。
主要通过海绵钛熔炼、锻造,形成钛加工材料,基本产业链为高钛渣—海绵钛—钛材。全力发展钛棒、钛丝、钛环、钛管、钛板、钛合金等钛材产品。
近20年来,钛加工材需求量量逐步从5000吨、1万吨、3万吨、5万吨到现在的10万多吨,对钛加工材的的需求慢慢的升高,同时随着技艺的升级,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对加工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钛及钛合金性能优异,应用广泛,我国是少数掌握完整钛工业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可生产钛白、钛渣、海绵钛、钛材、钛合金、钛设备等。长期以来,国家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依据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攀钢、承钢为主的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了攀钢钒钛、河北承钢、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遵义钛厂、宝鸡钛业、宝钢特钢等一批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在国家转变增长方式,产业升级,科学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钛行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深度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里,节能减排与环境和谐发展,提升公司的管理上的水准和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将是主旋律。
1、钛产品技术创新:国内钛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钛产业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解决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明显问题,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政策保障,明确要求加强技术创新,着力发展大尺寸钛和钛合金铸件及其卷带材,满足先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的需求。
2、产品向高端领域转移:由于我国钛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低端钛材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高端钛材的生产战略意义更为重大,产品结构向高端转移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石化、航空航天、电力、海洋工程及体育休闲等行业对高端钛产品的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同时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对钛的需求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促使钛产品向高端领域发展。
中创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由国内外著名高校支持,中大创新谷、中大创投和各知名产业集团联合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坚持以“研究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为理念,构建多方建设、体系开放、水平一流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研究机构和核心智库。通过集中研究攻关生物医药、新材料、未来装备等新兴产业,为政府部门、企业和产业集团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等意见。携手政府机构、院士专家、顶级投资机构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等品牌活动,搭建产、学、研、用、投、政、金、媒等多边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助推区域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