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这个国庆假期,很多人都有个错觉,说“感觉像过年一样”。一方面是由于有庆祝新中国华诞大阅兵活动,有三部来自真实事件和人物的电影,活动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因我们在本次国庆期间心灵受到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现把国庆期间让人震撼的几件事情列举一下:
国庆阅兵,既是庆典,更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精气神的展现、超硬实力的展示。本次阅兵,共有59个方队、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参加了受阅仪式。70年前的庆典上,我们仅有17架飞机参与阅兵,当时周总理无奈地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而今天,再也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了。70年前,我们几乎一无所有;70年后,我们几乎拥有了一切。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撤侨条件艰苦,中国政府动用了海陆空多种交通工具,甚至向外国租用包机,借用邮轮,短短8天,35860名同胞安全撤离,速度之快震惊世界。
2012年,我国领土主权受到威胁,中国在南海举行史上最大海军阅兵仪式。10000余名海军将士参与阅兵,现场舰旗密布,舰阵如林,中国声音响彻深蓝。
前几年,马来西亚对华人形成威胁,中国大使一方面警告马来西亚,同时,我国的几艘核潜艇突然在马来西亚海域出现,并作了短暂停留。之后,马来西亚政府马上与中国进行了协商,很好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本次阅兵展示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射程1.5万公里,配备约10个核弹头,是现有的弹道导弹中最强有力的,是地球上射程最远的导弹。从中国发射,30分钟内就可到美国。每枚造价达20亿,我们一下子展示了16枚。
另外,东风-17是高超声速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射程能达到1800至2500公里,加装了超音速滑翔器,这在飞行速度上要远远超出此前的导弹,同时能借助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机动有效避开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该导弹呈现出的非常诡异的飞行轨迹,就是著名的“钱学森”弹道,即利用飞行器升力实现在大气层中的“跳跃”式滑行,很多人形象地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打水漂”。美国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东风”17使用了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可以躲避美军的所有常规反导,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拦截。
长剑-100巡航导弹,其主要目标是打击距离我国海岸2000公里的敌方航空母舰。射程在2000公里左右,速度3-4马赫的水平。长剑-100导弹的巡航速度和高度,以目前全球的反导技术条件下实施拦截,几乎是不可能的。
整个阅兵式,受阅士兵中,男士兵身高在1.75米至1.85之间,女兵身高在1.63米1.75米之间。队列的整齐度,让外媒一度怀疑是ps的效果。据了解,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兵的衣服最终都是肥改瘦的,有的人训练下来,瘦二三十斤正常,还有瘦40斤的,100的裤腰要改到80。阅兵训练场联勤保障兵站综合服务中心的鞋靴维修师说:光脚后掌事先就筹备了一万多双,不到训练结束就已经用光。磨平脚后跟,磨穿脚掌,十天半个月鞋就已磨透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被怀疑为PS的奇迹来自长年累月的训练,来自对极限的挑战。
(1)仪仗方队的“最帅双胞胎”:仪仗方队是第一个受阅的徒步方队,方队中的武振宇、武振洲是方队的国旗护旗兵,他们也是一对00后双胞胎。今年7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中,兄弟俩同样担任了国旗护旗兵,成为网友心中的“最帅双胞胎”。
(2)空军方队的梦想成线年前,在汶川地震中因受惊吓而手足无措的小男孩程强,送别救援部队时,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6年前,他入伍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空降兵。今天,他作为空军方队队员,走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3)民兵方队的81位妈妈队员。民兵方队队员平均身高1.72米,最高的领队队员1.81米,最矮的也一定要达到1.65米。这是唯一一个由社会女性抽组而成的女子方队,队员年龄从18岁到35岁,相差了17岁。400多名队员中有81位妈妈。她们的孩子最小的11个月大,最大的13岁。
(4)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一班班长打出的一面有381个弹孔的旗帜。在1952年11月的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将一面写着“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在那场惨绝人寰的战役中,八连官兵在缺水断粮情况下坚守坑道14昼夜,3次打光3次重建,最终歼敌1700余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这面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旗上,留下了381个弹孔,但屹立不倒。这面战旗保留至今,
(5)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精神历久弥新。杨根思连即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合成营装步3连。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一战中,连长杨根思面对严峻的困难和疯狂的敌人,喊出了“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1951年5月,杨根思所在的连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名为“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用忠诚熔铸铁血军魂,用生命捍卫青春誓言。
(6)长安街,两个华表之间的96米,128步。根据阅兵要求,方阵队员们在确保上体稳定的基础上,踢腿高度统一30厘米,步幅距离75厘米,摆头位置45度,步速定时每分钟112步。这样下来,大家才能在96米的距离刚好踢出128步正步。
两辆阅兵车一个车号为1949,一个为2019,一个载得是那些逝去的英雄,一个载的是我们灿烂的未来。70年过去了,这盛世如你所愿。
当车辆缓缓走过精神昂扬的队列,仿佛有一段对话飞扬在广场上空:“百年后,中国可好?”回答说:“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是啊,四季更迭百余年,多少人曾对今日盛世翘首以盼,多少英烈曾为今天这一幕献出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如今他们也看到了吧。
向开国元勋、向老兵致敬。致敬方阵经过时,全场所有人自发起立,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正真看到,老人们早已须发皆白,然而他们颤巍巍抬起右手,庄严向大家敬礼,这敬礼穿越时空,震撼人心,气壮山河。
盛世颂歌,更需要致敬英雄。“致敬”方阵是仪式性方阵,礼宾车上,是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亲属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健在的老同志和已故老同志的家属。300余位礼宾人员中,老一辈军队英模百余人,均为健在的老同志本人,最年长者已经101岁,最小的73岁,平均岁数88.3岁;老一辈建设者近60人,其中有十余位是本人出席参加。
礼宾车上,礼宾人员或身着节日盛装,或身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制服。音乐高潮处,老同志或向方向行注目礼,或行庄严的军礼,家属代表手捧已故老同志的照片荣誉牌,表达无限崇敬与深深缅怀之情。共和国和亿万人民从未忘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一部民族史、一部奋斗史、一部英雄史。英雄胸前的勋章、奖章凝结着人民的敬意,家属手中的荣誉牌和纪念物铭刻着国家的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让我们再次向共和国的英雄和先锋致敬!当时,广场的大屏幕上,象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地标性景观一一映入眼帘,与方阵主题相互映衬。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明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女排精神是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有一种不放弃叫中国女排,有一种为国拼搏叫中国女排。在群众环节,中国女排最后一个压轴出场,是对奋斗精神的礼赞,是对爱国赤子之心的礼赞。
与改革开放同时唱响的女排精神,是国民的集体记忆。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刚向世界敞开大门、奋力追赶的关键时刻,女排“五连冠”像一面旗帜,激发了一代中国人投身改革大潮的豪情壮志。
岁月流变,中国已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扬我国威和提振信心的方式和渠道日趋多元。但时至今日,女排夺冠依然令举国上下心潮澎湃、激情迸发。不仅仅在于金牌,更重要的在于几十年传承的女排精神。是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还在奏响着时代最强音,仍在激励着当代中国人。始终有一种感动,叫女排精神。始终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始终有一种告白,叫祖国万岁!
老女排“五连冠”团体刚当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新女排就用第十个冠军再铸辉煌,为共和国生日献礼。而率领她们登顶的,正是“五连冠”的功臣之一、当年的“铁榔头”郎平。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年代的前辈,如今的女排姑娘们,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时尚女青年,也是比你好看、比你有天分还比你努力的“别人家的孩子”。从朱婷的“王之蔑视”到张常宁的“炸裂发球”,得益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女排姑娘的面孔更加鲜活生动,真实感人。时代变了,生活变好了,姑娘变美了。但从过去的民族英雄到现在的国民偶像,女排的精神内核一以贯之:是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
无论何时何地,人民需要英雄,生活需要榜样。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女排精神,就是日常里的英雄梦,迷惘时的一道光。虽万死仍不辞,濒绝境而重生,这就是精神的伟大之处——在艰难时期唤醒力量,在幸福年代则更需珍惜。
国庆期间的电影《攀登者》是根据线年,国家体委决定从珠峰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5月24日,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位登顶队员开始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二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队友而耗尽力气,停留在8700米处,剩下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顶珠峰。这是人类首次在夜晚登顶珠峰,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贡布当时拿出了一面五星红旗,让国旗在风中飘扬。那段曾被国外登山者视作“不可逾越”的岩石路段,他们是靠搭人梯通过的。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始终对我国成功登顶珠峰存在怀疑之声。
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夏伯渝讲述了“中国梯”故事。1960年,中国登山队登上了珠峰,但因为救援导致摄影机丢失,留下缺少证据的遗憾。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的九名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峰,还在北坡安装了登山梯,并且在极端环境下工作了足足70分钟,成功测量了珠峰的精准高度,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实力。
夏伯渝向记者证实,1975年的登山队员再次冲顶珠峰,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起闻名世界的“中国梯”。这个“第二台阶”在8600米珠峰北坡那个90度的绝壁上,“这是登顶珠峰的必经之路。架设这个梯子很艰难,人在那个高度每一个动作,都非常耗费体能,打了四个岩点,然后把那个梯子用尼龙绳绑在上面,就这几个动作,因为缺氧,我们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正是这个金属梯帮助第二代登山队成功登顶。它共帮助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珠峰梦,并因此获得了这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2008年,屹立了33年的“中国梯”完成历史使命被运往,收藏进珠峰登山博物馆。原来的位置换上了两个梯子。
夏伯渝为了这个“中国梯”失去了双腿,但却为更多的双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支撑。今年9月3日,《202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版了,里面收录了许多全新的纪录,中国登山家夏伯渝也被选入!因为2018年5月14日,他在世界之巅向全世界证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看夏伯渝的过往会发现,他是线年书写了一个“老人与山”的故事——他与珠穆朗玛峰的情缘。当年装上假肢后,夏伯渝的珠峰梦又被激活。他展开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身体训练。2013年,夏伯渝计划再登珠峰,却在出发前三个月因为摔伤无奈放弃;2014年,珠峰雪崩造成16人遇难,当年所有攀登活动被取消,已在珠峰大本营的夏伯渝只能再度与登顶擦肩而过;2015年第三次出发,遇上尼泊尔特大地震,夏伯渝幸运地死里逃生;2016年5月,他以67岁高龄再次出发,但在攀登至8750米处碰上了强烈暴风雪,只能理性选择下撤,那次他离顶峰仅仅94米。2018年5月,夏伯渝在北京时间14日上午10点40分,经过7天艰苦攀登,依靠假肢顺利登上了海拔8844米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他成为中国第一位无腿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也是最年长的珠峰登顶人员。他登顶的这一时刻,也当选了2019年劳伦斯“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
5点开始大运动量训练,负重10公斤深蹲1500个,引体向上100个,俯卧撑360个……这运动量让年轻人看了都害怕。当然,现在夏老也坦诚,这样的运动已经暂停了,毕竟70岁了。
7+2”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除了征服七大洲的最高峰,还计划徒步探险南北极的极点。他刚登上了“欧洲第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5642米,比珠峰低一些。10月份要去登乞力马扎罗,5895米”。他一再表示,希望自己的攀登精神能给年轻人一些借鉴和启发。在他看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就是幸福的。当然,实现梦想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最困难的也是坚持。攀登的精神就是永不止步,坚持,再坚持!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在9800米的高空,飞机前挡风玻璃突然脱落,这种极限险情下,乘客生还的概率很低。驾驶舱瞬间失压,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在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仪器多数失灵等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历时34分钟,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119名乘客平安落地。
40摄氏度以下,他们每天一定要摄入6000千卡食物才能维持正常体温。在低温的情况下,人们会逐渐失去知觉,心率失常。当核心体温从37℃降至24℃时,心跳就会停止,人会死亡。而在四川3U8633航班的驾驶舱内,面对这样极端的环境,机长刘传健及航班内其他机组人员,实现了一个民航史上的奇迹。2018
5月14日,搭载119名乘客的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飞行半小时后,航班进入成都区域巡航阶段。突然,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随着“哄”的一声巨响,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爆裂脱落,这让曾担任多年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教员的机长刘传健,顿时心里一惊。舱内瞬间失压,驾驶舱物品全都飞了起来,许多设备发生故障,坐在副驾驶位的徐瑞辰瞬间被强风“吸住”,半个身子探出了飞机。
32000英尺的高空内,被寒风与安全带同时拉扯。驾驶舱失压,舱内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多数仪器直接失灵,3U8633航班于7:10发出了“7700”紧急求助信号后,从9400米急速下降到7200米,暂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此时的刘传健清晰地明白,若想安全着陆,必须备降成都。但在无人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怎么样确定方向、航向,返航机场的位置等问题,成了对机组人员最大的考验。而此时刘传健面对的,不仅是极致的低温,还有剧烈的震动、瞬间低压带去的不适,以及巨大的噪音。
51米的急速下降导致客舱突然断电,原本明亮的客舱骤然变暗。同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刚刚分发的餐食不断从小桌板掉到地上,从来只在逃生指南视频里见到的氧气面罩,突然从头顶掉了下来。客舱顿时产生了慌乱。面对突然的变化,乘务员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表现出慌乱,只是反复说:“请大家在原位上坐好,戴好氧气面罩,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若不能稳定住乘客的情绪,骚乱的乘客冲向驾驶室,则会对驾驶舱内的机组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此刻,四川3U8633航班的乘务员展现了自身极强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危机面前,对其他机组人员给予了足够的信任。
次的他凭借全人工操作,为避免整个机组进一步受到伤害,分两次采取了减速迫降。在其他自动设备都不能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了返航迫降。全程,刘传健的身体在驾驶舱低温、狂风和低压的状态下,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瞬间失压和低温让他非常难受,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艰难。“你要知道,当时飞机的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时),又在那么高的高度。我给你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
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事后,刘传健在面对记者正常采访时,曾这样表示。但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刘传健没再次出现任何失误。最终,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飞行界一名资深人士张先生表示,他们飞行圈都关注到此事。大家讨论认为,此次返航备降成功,确实非常不容易,堪称“世界级”。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机场成功备降,四川
,并不是“孤独奋战”。空军西部战区在发现3U8633航班异常下降后,立即清理了附近的空域,转交民航局临时调配使用。民航部门在收到7700紧急信号代码后也紧急清空了空域和机场的民航飞机。事故发生不到10分钟,成都双流机场现已做好备降准备,地面各单位严密监控空中动态。救助设施及人员在第一时间抵达双流机场,为乘客及机组人员提供医疗救助。2019年9月28日,《中国机长》点映票房第一,不少观众在影院潸然泪下,写下长篇影评。因为令人动容的,是中国机长的过硬素质,更是中国民航的强大与专业,也是危难面前,大家的团结与线名乘客全部安全返航!”了不起的中国机长,了不起的民航奇迹,了不起的中国力量。这一史诗级备降,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一次奇迹。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刘传健同志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