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要去坚持,最后一定会春暖花开。”说这话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他深耕电池领域30多年,如今,将电池领域这一“冷门”做成了“热门”。
陈军1967年出生于我市宿松县,1985年考入南开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96年先后赴澳大利亚、日本留学。2002年回国后,陈军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0多年来,陈军一直潜心研究电池领域。他大胆提出电极微纳化可改善多电子电极反应活性和结构稳定性的设想,为降低电池电极材料成本及解决电池燃烧爆炸提供了新思路;他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一举摘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最近,微纳化量子点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
2002年回国后,陈军在国内科研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申请项目、购置仪器、组建团队,专注无机固体化学与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他创新性提出了“室温-氧化还原-转晶”新合成方法,室温合成出稳定的导电纳米尖晶石锰酸钴,替代了贵金属铂电极,应用于可充电金属锂、锌空气电池。2017到2022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纳米结构的高能量长寿命锂/钠复合空气电池”项目。
“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开发一个新体系,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开发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目前电动汽车所用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一般是200到300瓦时每公斤,能支持电动汽车行驶300公里。我们现在研究的这种新电池,它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到500瓦时每公斤,能支持电动汽车行驶800到1000公里。当然这只是目前我们在实验室研发的结果,下一步还要进行中试放大和产业化。”陈军说。
尽管工作繁忙,但是他十分关注并看好家乡新能源汽车以及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助力安庆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陈军表示:“特别高兴看到家乡安庆在布局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这样的领域。像国轩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地安庆,是安庆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我觉得有非常好的前景,一定能发展壮大。如果有机会,我会尽我所能,为安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媒体记者 朱云松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