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彩综合投注|华体会体育彩票
咨询热线:400-066-2698
论文期刊
镜面加工
消逝的红色帝国深海猛兽:苏俄945AБ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消逝的红色帝国深海猛兽:苏俄945AБ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时间: 2024-06-19 14:22:35 |   作者: 华体会体彩

  1988年2月12日,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约克城”号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卡伦”号以享有“海上无害通过权”为由抵近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以南7海里的海域侦察,目的是检查苏军的反应能力。

  上午9时45分,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佛洛斯湾约1小时后,苏联军舰“忘我”号通过无线频道向“约克城”号发出警告:“你舰正在穿越苏联边境,请向110航线转舵。”然而美舰不作应答,而是继续前进。

  10时15分,“约克城”号终于作出应答:“明白。我舰并未越境,我舰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无害通过权’。”此时,“忘我”号向美舰发出警告:“你们已经跨越了苏联国境。”

  美国军舰这次没有答复,反而为了躲避苏联军舰的挤压,“卡伦”号开始加速,于是苏联SKR-6号警戒舰便开始追赶它。同时,苏联军舰开始向美军发出警告:“你舰已确定进入苏联国境,请马上离开!”但美军两艘舰船没有理睬,航向不变继续向克里米亚半岛方向航行。

  突然,苏联军舰发出了一个信号:”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然后加速向美国军舰开去。美国人看到苏联军舰的信号却不以为然,大概是以为苏联军舰在开玩笑,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美国水兵在舰尾那里看着苏联军舰---他们不相信苏联军舰会撞过来。

  “忘我”号和SKR-6号分别从“约克城”号和“卡伦”号的左侧追赶上来。11时12分,“忘我”号一个右转舵,舰首部位狠狠地撞击了“约克城”号的左舷,使到“约克城”号的左舷受损,栏杆索和鱼叉反舰导弹的发射架也受到损伤,而“忘我”号的舰艏水线以上则撞出了一个大窟窿。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约克城”号可是舰长172.8米,满载排水量9500吨的巨舰,而克里瓦克级护卫舰舰只是总长:123.5米,满载3650吨而已。

  冷战时期,苏联潜艇为摆脱西方潜艇的跟踪,通常采取摆舵旋回,并迎头对撞的方式,美国和英国把这种玩命的摆脱跟踪的方式叫做“疯狂的伊万”。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衣钵继续与美国对抗,美国也随即将自己的战略威慑力不断向俄本土逼近。在黑沉寂静、诡异难测的波涛下,双方的核潜艇屡屡上演类似“猫捉老鼠”的跟踪与反跟踪的水下较量。

  1992年2月11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巴吞鲁日”(SSN--689)号,在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俄北方舰队的“塞拉”I型攻击核潜艇K--276号。

  察觉到美国核潜艇的动作后,K--276立即摆舵旋回,向“巴吞鲁日”号迎头撞去——标准的“疯狂伊万”!尽管美潜艇做出了规避动作,但其艇身还是被K--276的指挥台围壳直接撞中,110米长的巴吞鲁日从下面被撞击了,潜艇的压载舱撕裂。

  幸运的是,美国潜艇的船体没有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原来,俄罗斯塞拉利昂级核动力攻击潜艇B-276科斯特罗马号试图在美国潜艇下面浮出水面 。俄罗斯船的指挥塔以每小时8英里的速度游动,撞击了美国船的腹部。钛壳的科斯特罗马号被巴吞鲁日的腹部部分压碎,后来发现美国潜艇的防声纳瓦片嵌入其表面。

  撞击的结果是——美潜艇的耐压艇体上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严重损伤,巴吞鲁日是洛杉矶级的第二艘,被撞时已服役了17年。然而,修理这艘110米长的船只的费用,加上核反应堆燃料更换,被认定入不敷出,该船于1995年1月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

  而K--276号,尽管指挥台围壳全毁,但耐压壳体却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科斯特罗马号被修复,在1997年重回大海,并保持活动到今天。俄罗斯水手在其指挥塔上画了一个杀戮标记,以纪念巴吞鲁日的“失败” 。

  945型核潜艇首艇K-276“科斯特罗马”号于1982年5月8日在高尔基市(现下诺夫哥罗德市)“红索尔莫沃”造船厂开始建造,与该级别其他核潜艇一样,最后在北德文斯克市完工,进行海试,于1984年9月21日纳入北方舰队战斗编成。

  1982-1993年间,苏联和俄罗斯共建成2艘945型核潜艇(“蟹”后更名为“科斯特罗马”、“鲤鱼”号),2艘945A型核潜艇(俄罗斯名为“安第斯神鹰”级,北约名为“马鲛-2”级),全部在北方舰队服役,停靠基地为西利察市大洛帕特卡湾。

  K-276号核潜艇满载排水量10000吨,宽11.2米,长112.7米,吃水8.5米,下潜深度600米,速度33-34节,乘员60人(32名军官,28名准尉),钛金属艇体,主要武器装备是反舰巡航导弹、533毫米鱼雷、水雷。

  钛及其合金的耐海水腐蚀和抗老化性能、高比强、无磁性、透声、抗冲击震动、可加工性(包括铸、锻、焊接)好的特点,使其成为优良的船舶材料,核潜艇是前苏联作为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核心,也是其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苏联就比美国更注重核潜艇的大潜深能力,美国海军一项重视反潜能力,对于苏联核潜艇来说潜深多一米就安全一分,所以苏联时代的多款潜艇艇体都采用了钛合金材料,可以说不惜血本。钛合金优点包括强度高、重量轻和低磁性等,但价格同样高昂。苏联是最早使用钛合金建造潜艇耐压壳体的国家,在建造钛合金核潜艇的研究和制造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据统计,从1963年至今苏/俄共建成5型共计19艘数量使用钛合金壳体/部件的潜艇。尤其是在1988年在苏联海军潜艇部队服役的,“麦克”级攻击核潜艇,该型潜艇更是在实验性质的测试之中,成功的下潜到了1250米的极限深度。直到现在,这款前苏联核潜艇的下潜记录,依旧没有哪个国家研发的潜艇能够打破这个记录。

  “神父”级(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61 《Анчар》,北约代号:Papa-class,译文:帕帕级,简称:P级)。

  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世界上水下航行速度最快的核潜艇,其水下持续航速超过44节,超过了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所有的水面作战舰的航速。本级艇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以钛合金作为艇体材料建造的潜艇,并且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从水下发射导弹的巡航导弹潜艇。

  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自1958年起由苏联第16中央设计局开始设计,1968年12月21日下水,1969年12月31日服役,由于首次使用钛合金建造,在缺乏有关技术经验的情况下,前后共历时11年才建成且仅建成一艘已退役拆解。

  “神父”级潜艇大多数都用在钛合金壳体潜艇性能及功能试验,苏联在“神父”级潜艇设计建造过程中掌握了高强度钛合金艇体结构的制造和焊接,钛合金的铸造和锻造及阀件和其它机械部件的制造工艺。此外该艇本身亦是一个试验室,前苏联在实尺度条件下对武器和装备的新型样机进行了测试,这些专门研制的产品,对苏/俄新型钛合金壳体潜艇研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神父级核潜艇集中使用了当时诸多高新技术,实验色彩浓厚,优缺点同样突出。

  1971年秋季的一天,阳光明媚天高云淡,让人无比舒适。然而美国五角大楼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却很紧张,一群军官和专家正一脸严肃地讨论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原来不久前,美国第六舰队“萨拉托加”号(CV-60)航母特遣舰队发回一条信息:

  它在大西洋从地中海向迈阿密方向返航,发现一艘神秘苏联潜艇尾随跟踪。舰队按惯例加速摆脱,然而一直提速到30节都未能甩开。最后潜艇居然快速超过航母,从舰队侧方绕了过去!多年后谜底终于揭开,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苏联真的造了一艘比航母还快的潜艇,它超过“萨拉托加”号航母时只用了一半动力。

  K-162号艇于1971年9月执行首次战斗巡航任务。当时该艇在赤道附近跟踪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后者一度将航速提高到30节以上,企图摆脱K-162号,但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在这次2个半月的航行期间,K-162号只浮出过水面一次。

  作为不惜成本的试验艇,神父级造价昂贵且采用了太多超前技术,尤其是44.7节的最大航速常被人津津乐道。实际上这种航速并不实用,过高的航速带来了巨大的噪声,虽然不用再上浮发射反舰导弹,该级艇的隐身性能却没多大提高。同时,以40节以上高速航行的潜艇极难操纵,稍有失误就可能冲向海底或冰层。此外,在高速下转舵还会产生较大的横倾,影响艇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正因如此,苏联在研制出神父级和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两款超高速核潜艇后,就再也没有建造过航速超过40节的潜艇。

  被称为是“超越时代的核潜艇”:小型高速自动化水下歼击机第二代“阿尔法”级(705型)攻击核潜艇

  “阿尔法”级(705型)攻击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705 《Лира》,中文:天琴座,英文:Project 705 《lyra》,北约代号:Alfa-class,译文:阿尔法级,简称:A级),是苏联/俄罗斯海军隶下的攻击型核潜艇,是苏联/俄罗斯与671型攻击核潜艇同为第二代的攻击核潜艇。

  705型攻击核潜艇是世界上成批建造的攻击核潜艇中吨位最小、航速最快、下潜最深、自动化最高以及采用钛合金艇体的核潜艇;也是苏联/俄罗斯迄今为止满编作战人数最少、效费比最低的核潜艇。本级艇自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后,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自设计建造到服役使用一直充满了争议,也被称为是“超越时代的核潜艇”,在苏联潜艇建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71年服役,该艇采用了众多新技术,特别是大量使用钛合金材料,“阿尔法”级潜艇艇身釆用双层高压壳体,耐压壳体使用钛合金厚板材,钛合金厚板材不仅仅具备很好的靭性,而且具有高的强度,可抵抗深水炸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该艇大潜深和高航速能力出众,其安全下潜深度达900m,最大水下航速高达41节。

  除壳体使用钛合金之外,“阿尔法”潜艇内部还大量使用钛合金管道、钛阀及其钛合金配件,热交换板材及管材、动力驱动装置中的螺旋桨和桨轴(较之之前相应使用的特种铜合金,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重量减轻50%以上,常规使用的寿命超过铜合金5倍以上)、潜艇上的声纳导流罩、鱼雷发射系统等核心部件均使用钛合金。

  “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号称小型高速自动化水下歼击机——依靠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所获得的出色水下机动性,其能从容地闪避迎面袭来的敌方鱼雷,并迅速绕行到敌方舰艇的侧后方(即声呐盲区)。

  用前705型核潜艇艇长的话说,“那就像歼击机一样咬住敌人的尾巴一样,不过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苏俄海军,“阿尔法”级曾数次发生反应堆事故。

  “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在东西方冷战期间虽然性能表现出众,但其“全寿命”只有区区二十年。究其原因,除了其造价昂贵,保养维修困难外, 过于追求先进的技术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是其短命的原因。

  在其服役生涯中,钛合金耐压壳体、铅铋合金液态金属反应堆、传动装置……先后出现过重大技术问题,使得该级艇很长时间均处于一种“半现役”状态。

  “麦克”级(685型)攻击型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85 《Плавник》,中文:鱼鳍,英文:Project 685 《fin》,北约代号:Mike-class,译文:麦克级,简称:M级),是苏联海军二战后第三代攻击核潜艇的一型。

  685型攻击核潜艇是以钛合金作为艇体材料建造的潜艇,比苏联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705型攻击核潜艇和945型攻击核潜艇的下潜深度都大很多,是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核潜艇,极限潜深达到1250米。

  685型攻击核潜艇由苏联红宝石设计局设计,仅建造1艘K-278艇“共青团员”号,1978年4月22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1983年6月3日下水,1983年12月28日服役,1989年4月7日因事故沉没。

  “麦克”级攻击型核潜艇仅建有一艘,于1988年服役前苏联海军。该艇采用双壳体结构,外部耐压壳体使用钛合金材料厚板,内、外壳间距较大,共分为7个舱室。艇上的反应堆采用压水式反应堆,其发动机盘和转子叶片、管道、阀及其配件、热交换板材及管材均使用钛合金材料。艇上安装了导航系统、搜索雷达、声纳(钛合金材料导流罩);武器系统较“阿尔法”级也有明显增加,设有6座鱼雷发射管(钛合金材料制发射管,强度的提高使得鱼雷发射参数等性能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可发射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和鱼雷等多种武器,大大丰富了潜艇的攻击手段,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能。在试验性运行过程中,该艇曾潜至1250m的深度,创造了作战潜艇潜深的世界纪录。

  945型梭鱼级多用途核潜艇是苏联/俄罗斯第三/四代多用途攻击核潜艇,也是苏联/俄罗斯使用钛合金材料建造的核潜艇型号之一,同样具有高潜深、高航速的优异性能。本级艇虽然为多用途攻击核潜艇,但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消灭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也能胜任摧毁敌方水面舰艇、攻击陆上战略目标的任务。